我国储蓄率位列世界第一
央广网财经北京4月28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最新发表的观点说,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有20%左右。储蓄高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不是居民。
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俗,殊不知有很大一部分储蓄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吴敬琏说,一般国家都以居民储蓄为首,然后是企业储蓄、政府储蓄,而中国的储蓄结构却刚好相反。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的时候是20%,2012年依然是20%。
有专家指出,企业储蓄率高暴露出在一次收入分配中,企业回报多,劳动者回报少的痼疾,这种现象致使消费不振,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所以,把更多的政府和企业收入转化为普通居民的“收入”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我们来任意列举一组数据:去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中国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的高储蓄率?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指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金融抑制,这是在宏观层面上。这种金融抑制会导致居民被迫的储蓄,所谓被迫储蓄就是,在消费市场上居民不一定能买着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被迫存钱。这种情况在90年代的前期还存在,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另外一个导致居民被迫储蓄的问题是,居民想要做投资但不一定有渠道,这也造成居民大量的钱用来储蓄。
第二个导致中国高储蓄的问题是储蓄效率,居民有很多的钱需要储蓄,是为了以后的养老或者医疗等需求,这些储蓄如果由公共机构来储蓄的话,效率会更高,个人储蓄的效率就会更低,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居民自己来缴费甚至靠自己的储蓄来解决,这种效率的降低也导致居民对储蓄的需求提高了。
再来看看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时间,中国国民储蓄结构的变化。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国民储蓄三部分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其中,政府储蓄率从4.4%升到了9%左右;企业储蓄率也翻番,其中主要是国企储蓄;但居民储蓄率却没有变,1992年的时候是20%,2012年依然是20%。从这一组数据的变化和不变中,我们能读出哪些信息?
吴庆表示,这和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很有关系。在1992年之前,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政策的目标是在加大居民的消费,这种政策一直维持到90年代初期。到了90年代初期的时候,政府发现自己调控经济的能力在下降,因为自己掌握的财力很低,所以从90年代初期的财税体制改革开始,就要增加税收在国民体系当中占的比例,同时也增加中央政府在整个需求当中占的比例,所以1992年以后我们政府的财力在增加,政府的储蓄明显增大。
另一个方面,也跟我们的增长方式相关。特别是在90年代后期以及新世纪(20.86, -0.04, -0.19%)以来,我们的国有企业和政府在投资当中的角色变的越来越重要,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我们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手里掌握的财力就越来越大,所以它们的储蓄规模也翻了一番。
大家关注储蓄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看到国外的储蓄率很低,而且人家的经济又比中国发达。大家把钱都存起来的话不利于消费业,不利于投资,应该怎么解决?
吴庆认为如果单看储蓄率的数字的话,美国会羡慕中国,中国也羡慕美国。其实这个数字反映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我们必须看到这个数字的背后。
吴庆表示,我们有需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我们的金融体系要更加发达。美国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体系,而中国的金融体系现在还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这是我们需要改变的一方面。第二,我们的养老体制、医疗体制以及工伤等等,我们的收费保障要建立的更好一些,提高我们储蓄的效率,这样老百姓就敢于少储蓄一些钱。另外,在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方面,我们应该更加倾向于劳动性的、工资性的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要提高,资本性的收入的占比要降低。市场正在推动这个变化发展,很多地方的工资水平是在走高的,这是市场发挥作用的结果。
吴庆认为,我们有应对现在这种高储蓄率的做法,中国还需要做大量的投资,这种高储蓄率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投资力,我们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还可以维持比较高的投资速度,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从长期来讲,这样高的储蓄率肯定是不可以维持的,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要靠提高居民的消费比例。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