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研究未终止 统计局质疑其数据科学性
“绿色GDP研究还在继续,只要主管部门不叫停,这个项目就还会继续。”8月9日,“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他所说的主管部门是国家环保总局及国家统计局,绿色GDP项目研究由这两个部委共同主管。
据其介绍,目前项目组正在进行2006年的绿色GDP核算,至于2005绿色GDP报告未能准时发布,并不意味着绿色GDP项目研究已经中止。
此前,因为2005年绿色GDP报告迟迟未能发布,引发了外界对绿色GDP项目搁浅的担忧。
根据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即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时的承诺,2006年底或2007年初将发布2005年度绿色GDP研究成果。
然而,今年初两部委却集体“失约”。直至7月1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表态:“因为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
这一表态也彻底打碎了外界对于2005年绿色GDP报告的期待。
随后“绿色GDP”的期待者迎来了进一步的打击:7月22日,王金南也对媒体表示,“绿色GDP”将“无限期推迟发布”,这让公众对于“绿色GDP”研究能否再继续产生了更大的担忧。随后,来自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公众调查(2504人参与)显示,96.4%的公众仍坚持认为,“我国有必要进行绿色GDP核算”。
“即便是作为两部委的研究项目将来停止了,我们技术组也还会继续绿色GDP的学术研究的。”王金南说。
“不公布”的报告
据王金南介绍,2005绿色GDP报告――这份不公开的报告,其实2006年12月就已完成。相较于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核算范围有所扩大。从2004年的10个试点省区扩大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42个行业部门,并且附有200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污染损失和扣减数据。
“之所以要发布报告,是为了提醒和让地方政府知道,在经济发展中牺牲了多少环境和资源,让他们看到发展的代价,而这个代价用GDP的方式来表现则更直白易懂。”王金南说,虽然对于核算方法等还存在争议,但是项目组一直在不断改进。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此次绿色GDP的核算,主要是按照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等方法进行的。与2004年相比,2005年绿色GDP核算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增加了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物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二是在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中,增加了污染引起的清洁费用增加的内容。
其中,环境实物量核算是以环境统计为基础,综合核算全口径的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环境退化成本则是指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各种损害,如对农产品产量、人体健康、生态服务功能等的损害。
环境实物量核算,这一核算方法是由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合作建立的。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以及世界银行已经分别利用这套方法对我国的2003年和2004年的环境污染损失进行核算。
但是相较于谢伏瞻在7月12日的定义解释――“绿色GDP通常是在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等等一些因素,把包括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资源、环境污染的损失等都考虑在内的一种核算办法”,目前的核算方法尚有很多不足。
由于目前的基础数据不支持以及核算方法的限制,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某些重要环境污染损失缺项,如生态破坏损失、地下水污染损失、土壤污染损失、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损失、水污染引起的部分健康损失和水污染造成的新建替代水源成本等,在这次核算均未包括进来。
技术,持续的难题
事实上,有关“绿色GDP”的核算方法一直存在争论,生态成本、环境成本的核算也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项目组也很早就对此表示出了担忧。
2004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项目,首次正式着手“绿色GDP”的核算研究。此后不久,2004年11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上,“绿色GDP”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就表示,核算的技术方法是“绿色GDP”核算从理论走向实践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王金南看来,因为没有国际上成熟的先例可循,所以“绿色GDP”需要“摸石头过河”。然而,“过河”的过程并不顺利。
“绿色GDP这个概念虽好,但要将之付诸实践又是非常困难的。”2005年3月1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司长郑京平做客新华网时这样表示,“有些方面可能对绿色GDP寄予的希望也过高了一点”。
同年,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李德水在中国循环经济高峰论坛上也公开表示对绿色GDP核算的质疑:“我们有必要计算绿色GDP吗?”
在李德水这个统计学专家看来,对于资源和环境损失的估算很难像产值统计那样严格按照属地原则进行,而国际上也没有一套合理的核算体系可以参考。李德水还举例说,假如上游省份的污水排放影响了下游的省份,那么核算绿色GDP时应该给哪个省扣减?
除此之外,李德水还表示,由于阳光、空气、水等资源由于无法在市场中交易,因而很难计算其价值,而这也是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个主要障碍。所以当务之急,应是做好环境资源实物量的统计。
和国家环保总局及其他环保人士对“绿色GDP”的迫切渴望相比,近几年来,国家统计局一直保持着相当低调的姿态。虽然李德水曾表示可以在每年的统计公报里建立“卫星帐户”,把资源消费、浪费情况,环境的破坏情况,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公布出来,让外界了解到看到经济增长背后付出的代价,但对于“绿色GDP”的发布却始终相当谨慎。
在统计部门看来,各种基础数据的严重缺乏,使得“绿色GDP”的核算几乎无从谈起。
在“绿色GDP”项目研究推行3年多后,谢伏瞻的表态也再一次表明了国家统计局对绿色GDP数据科学性的质疑。
“绿色考核”还在探索
除了核算方法不够完善,在项目技术组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影响了绿色GDP报告的发布,即来自地方政府的干预。
“数字一出来,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很多GDP要缩水,这对于环境资源损耗严重的地区官员来说,很难接受。”王金南说。
早在2004年“绿色GDP”项目研究开始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就表示,从长远看,要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得以统一,就要加大力量研究并采用绿色GDP的衡量指标,并形成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标准。
之后在发布2004年绿色GDP报告时,潘岳又呼吁绿色GDP为干部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应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中。
“从研究现状来看,想要用绿色GDP对官员进行考核还不现实,与现有的官员考核体系也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针对环保这一块,可以成为一个考核因素。”王金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他看来,想要变现有的“绿色GDP”研究项目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从长远来看,推行绿色考核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需求。
(中国经济周刊 2007-8-20)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